欢迎访问 中诚诚信在线官方网站 今天是
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数实融合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09-29 22:15:41      点击次数:31

今天(9月29日)继续聚焦《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中国式现代化,数字经济是优势所在。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万亿元,总量居世界第二,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已经成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优势技术要接地气,要落地生根产业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就是要让数字经济把“根”扎进实体产业的“泥土”,让实体经济插上数字产业的“翅膀”。

四川绵阳的长虹是蜚声海内外的“彩电大王”,于1958年成立,一直紧追电子技术浪潮。2017年,长虹启动了先进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可以说,最近6年的大步冲刺,超越了过去60年的马拉松。

在位于四川绵阳的长虹集团数字化工厂,具备智能互联等功能的液晶电视通过自动化生产线产出,单个工厂每天的产能达到2万台以上。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长虹智慧显示(中国)公司制造体系信息化负责人冯楚贤:“通过我们工厂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目前,物流自动化率能达到95%,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能够达到100%。”

如此高的自动化率,源于深度融合机器学习与智能控制技术。它大幅提高了生产和运输效率,以75寸电视为例,制造成本下降了33%。

今年前6个月,长虹的智能电视累计销售了758万台,成绩亮眼。如今的长虹已经从过去一家传统电视制造企业,发展成为集消费电子、核心器件研发与制造为一体的综合型集团。蝶变背后的密码,是多年来坚持的智能化、数字化的融合转型。时间退回到2005年,那时电视行业正在转向互联网电视,企业决定主动出击,开始与数字融合的尝试。

彼时的全球,信息通信等数字技术飞速发展,从根本上重塑着新型工业化的模式。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面对全新挑战,新时代的改革引领者,坚定地选择迎难而上、作答时代课题、擘画长远未来,将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领域高度重视,给出了一系列指示、批示,各种要求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和数实融合指明了方向和根本遵循。”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需舟楫相配、得水而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胡拥军:“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翼。一方面,数的部分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资源、应用设施安全等一系列服务;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数的部分提供了最大的应用场景。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国家就在支持数实融合发展,通过数实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此思路引领下,一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改革大潮奔涌、迸发出澎湃力量。2012年,企业组建了专门的人工智能算法研发团队,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生产和检测环节。

不过,改革发展之路上艰难险阻总是不断。进入新时代,互联网更新迭代更为迅速,顾客需求更加多元化,加上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事物接连涌现,使得家电行业在开发、销售和盈利模式等各方面都受到更大冲击。

在此背景下,要发展融合数字经济的先进制造业,不能只靠企业单打独斗进行技术攻关,而是需要长远布局一盘大棋,构架起科学、系统的工作机制。我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战略指导文件,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路径指引。

在国家政策引领下,各地都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具体政策和措施,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长虹所在的绵阳市政府也创新机制,联合政府各部门成立了“推进新型工业化暨制造业‘智改数转’”专班,协调全市力量,形成合力,推进工业化智能改造和数字转型。

四川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干部姚伟:“推动长虹和本地高校以建设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为目标,搭建了一个高质量产教融合平台,常态化开展跨区域合作和供需对接,帮助长虹进一步提升运营能力和服务范围。”

2020年1月份,国内首条“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在长虹正式投产。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不仅为产品赋予强大的智能属性,同时,也加速了生产制造各环节和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产线建成后,产品交付时间缩短了78%,人均效率提升65%以上,产量增长200%以上。

如今,中国制造业正在向数实融合深度进军,迈向全球产业中高端。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9%,工业互联网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

在宁波大榭岛的石油炼化基地,一条近1400米长的隧道里,两台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轨道上滑行,对管道的压力、温度、泄漏痕迹等进行检测,排除每一个安全隐患。

以前,这样的巡检完全依靠人工进行,由于管廊中光线昏暗,部分高危险区域不能靠人工触及探查。这个炼化基地每年要完成千万吨级的原油加工和输配,安全是头等大事,企业一直希望能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更可靠的安全生产保障,但靠企业自己研发不太现实。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很多企业像这个炼化基地一样,数字化基础条件薄弱,难以靠自身力量实现数字化转型。如何能让这些企业也尽快把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到生产中?与数字企业合作、利用他们的人工智能技术是首选。

但前些年,我国的数字企业数量不多、研发应用水平不高,难以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足够支撑。布局改革,需在关键处落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发展规律,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此思想引领下,我国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数字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助力数字企业规模化发展,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宁波大榭岛石油炼化基地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运用了国内一家科技企业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不过,数字企业的技术研发也面临短板。

百度智能云工业产品部高级产品经理杨华宇:“环境也是很复杂。我们最开始做识别的时候,现场收集数据或者整个平台的效果会有很多误报,我们经历了大量收集数据、模型迭代优化的过程。”

数字技术的研发关键支撑是数据的积累运用。要提高研发能力,就要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促进数据要素流通。为此,我国大刀阔斧进行机构改革,组建了国家数据局,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为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发展,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提供了保障。

在制度创新的引领下,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发展迅速。

如今,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正成为我们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和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加速跑的新引擎。

发展数字经济,新时代,我们交上了这样的答卷: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由2012年的11.2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3.9万亿元,11年间规模扩张了3.8倍;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42.8%,数字经济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6.45%;2023年,我国一、二、三产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10.78%、25.03%和45.63%,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持续深入;2015年至2023年,我国数字资本平均回报率达14.6%,高于传统资本回报率3.6个百分点……

从制造到智造,乘“数”而上,向“新”而行。

上一条:怎样向英雄模范学习?习近平在国家最高荣誉颁授仪式上发出号召
下一条:习近平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就中朝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返回列表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监督员园地 诚信社会 诚信公示 公益平台 质量保障 行业培训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诚诚信在线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盛潮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